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湖南省水土保持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22:35:44  浏览:960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湖南省水土保持条例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


湖南省水土保持条例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



(1986年12月2日湖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1986年12月3日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九号公布 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水土流失的防治
第三章 奖励与惩罚
第四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根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水土保持工作坚持依靠群众,自力更生,防治并重,治管结合,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除害兴利的方针。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领导,组织水利、林业、农业、交通、工矿、环境保护等部门共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工作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并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或配备专职人员。乡、镇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站或水利员兼管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设立水土保持站。
第四条 水土保持工作机构的任务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水土保持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进行水土保持查勘,编制水土保持规划,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三)督促检查有关部门的水土保持工作;
(四)组织开展有关水土保持的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人才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五)管理水土保持经费、物资和工程设施。
第五条 国家对水土流失的治理给予必要的扶助。
省人民政府应按国家规定的比例,每年从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费中拨出水土保持专项经费。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视地方财力,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水土保持经费。
第六条 水利、农业、林业、畜牧、环境保护等部门的科研单位,应加强水土保持方面的科学研究,为防治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
第七条 保持水土资源,人人有责。对危害水土保持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监督和检举。

第二章 水土流失的防治
第八条 防治水土流失应坚持“谁使用、谁治理、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按照土地经营管理权限,确定专人负责或实行分户、联户承包。
第九条 广泛开展封山育林、植树种草工作,改善地面植被。
第十条 造林整地、采伐林木、垦荒、开矿、筑路、兴修水利电力工程和从事有碍水土保持的副业生产,必须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并接受水土保持工作部门的检查监督。
第十一条 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的陡坡地垦荒。在风化的花岗岩、红砂岩、紫色砂页岩地区,垦荒坡度不得超过二十度。
二十五度以上的坡耕地,由县级人民政府制定计划,逐步退耕还林、还草。
二十五度以下的坡耕地,应修筑水平梯田、梯土或采取其他保持水土的耕作措施。
第十二条 禁止在下列地区垦荒、挖沙、采石、取土和铲草皮:
(一)崩岗、陡壁、沟壑及其周围五十米以内的区域;
(二)容易产生山崩、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的区域;
(三)水库的保护区和渠道、堤坝两侧保护范围以内的区域。
第十三条 禁止在下列地区全垦造林、全垦抚育:
(一)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花岗岩、红砂岩和紫色砂页岩坡地;
(二)水库库区座靠山坡分水岭以内的区域;
(三)江河、渠道、铁路、公路两侧座靠的山坡。
第十四条 下列地区的林木只许进行抚育更新性质的择伐:
(一)崩岗护坡林、渠道护渠林、沟壑防冲林、水源林、水土流失严重地带和石山裸露地的林木;
(二)江河两岸座靠山坡分水岭以内的林木;
(三)水库库区座靠山坡分水岭以内的林木。
第十五条 禁止损坏、侵占水土保持设施和试验场地。
第十六条 垦复油桐、油茶、茶园、果园等经济林地,应根据坡度大小采取相应措施,严格防止水土流失。
第十七条 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的办法,以小流域为单元,分期分批集中治理,连续治理。
第十八条 在非定耕地的荒山荒沟修筑梯田、谷坊等水土保持工程新增加的耕地,免征农业税五年。
第十九条 治理水流失竣工验收的地方,应建立制度,加强管理,养护工程设施,保持良好植被,巩固治理成果。

第三章 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条 对水土保持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或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十一条第一款、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以上水土保持工作部门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治理。情节严重的,对责任单位处以二百元至二千元的罚款,对责任人处以二十元至二百元的罚款,或责令赔偿直接经济损
失。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水土保持工作部门责令修复、退还、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可并处罚款。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部门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经复议裁决仍然不服的,可在接到裁决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我省过去有关水土保持的规定,凡与本条例相抵触的,以本条例为准。
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1986年12月3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保障春耕生产的紧急通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保障春耕生产的紧急通知

工商明电2006[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当前春耕在即,正是农资商品销售和农民购买农资商品的高峰时节。为贯彻落实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的精神,切实维护农资市场秩序、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春耕生产正常进行,现就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保障春耕生产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保障春耕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步之年。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对于抓好今年春耕生产和夺取全年农业丰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围绕爱农护农帮农行动,铲除坑农损农害农行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子”、“放心化肥”和“放心农药”。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广大农民的深厚感情,努力提高支持“三农”工作和维护农民利益的自觉性,积极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保障春耕生产正常开展。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按照《关于深入开展“2006红盾护农”行动的通知》(工商市字[2006]14号)的要求,把维护和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打假、护农、增收”为目的,进一步加强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突出重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和严重坑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强农资商品质量监测工作,保障春耕生产正常开展。

(一)严格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的市场准入。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立即开展对辖区所有农资生产经营者,特别是对中小农资生产经营者,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建立“经济户口”和质量档案,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结合企业年检工作,对农资生产经营者与其“经济户口”进行认真核对,重点检查前置审批证件是否有效、经营资格是否合法等,对未取得前置审批许可、营业执照的坚决予以取缔。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政企分开的要求,认真清理整顿政企不分和乱挂靠、乱挂钩的农资经营企业。

(二)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管理。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加强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及配件等农资市场监督管理。集中力量对农资生产、销售相对集中的地区及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集散地,特别是农村集贸市场,进行重点检查,对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商品的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确保春耕生产安全,确保不误农时。强化农资市场开办者的质量责任,倡导农资经营者在农资商品交易活动中签订凭证式合同,提高农民的维权意识。

(三)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等违法违规行为。紧紧围绕种子、农药、肥料、农机及零配件等重点品种,突出加强对农村农资市场特别是零售商户的整治,严厉打击在产品标签、保质期、产品质量等方面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大案要案。对发现的案件线索要进行认真梳理,特别要加强投诉举报案件的核查工作,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彻底捣毁制假售假窝点,防止假冒伪劣农资商品进入市场和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四)认真开展流通领域农资商品质量定向监测工作。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立即组织开展流通领域化肥、种子的质量定向监测工作。根据春耕生产特点和本地农业生产实际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农资质量监测计划,提高抽查密度。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将组织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江西、四川、江苏、安徽等12个粮食主产省工商局开展肥料及种子质量定向监测,其他地区也要认真开展肥料、种子质量定向监测。各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要认真落实农资商品监测专项经费,积极向当地政府申请财政支持,争取纳入财政预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将给予上述粮食主产省此次定向监测活动部分监测专项经费的补助。

要将农资商品质量监测结果及时向广大农民群众公布,

发布消费警示,确保上市农资商品质量,防止不合格农资商品流入农村。

(五)加大对农资广告的监管力度。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农资广告的监管力度,严肃查处农资虚假违法广告,净化农资广告市场,确保农资产品广告真实可信。

(六)进一步加强对农资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充分发挥 “12315”申诉举报网络的作用,在农村广泛开展12315申诉举报网络进市场、进村镇、进商家活动,充分发挥“一会两站”的作用,形成受理投诉、跟踪督办和案件查处相结合的行政执法网络。要完善农村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发挥农村基层工商所的职能作用,及时依法解决农村消费纠纷,特别注意解决好因农资消费引发的群体性投诉,切实维护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各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在5月20日前将开展化肥、种子定向监测的数据和分析报告,以及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保障春耕生产的有关情况书面报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二○○六年三月二十二日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晋城市人民政府网络发言人管理办法的通知

山西省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晋城市人民政府网络发言人管理办法的通知

晋市政办〔2010〕1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驻市各有关单位: 

《晋城市人民政府网络发言人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一O年二月八日

                晋城市人民政府网络发言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确保市政府网络发言人工作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监管有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网络发言人由政府指定或授权,对外发布政府的网络新闻和政务信息,并就网络媒体和公众关心的相关问题进行答复。

第三条 网络发言人是由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有关单位共同组成的联动工作系统。

第四条 网络发言人的宗旨是“听民意、汇民智、解民忧、聚民心”,目的是创新政府信息公开的新渠道和新方式,畅通政府与网民交流的官方通道,规范网络信息发布,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促进信息公开。

第五条 市政府门户网站“晋城在线”是网络发言人第一发布平台。网络发言人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在线发布、跟帖等多种方式进行网络发布。

第六条 市政府办公厅是网络发言人的领导机关,负责领导、协调网络发言人的工作,以及综合考评的审定。

市政府信息化管理办公室是网络发言人的业务主管机关,负责政府网站对外发言,指导、检查、监管各部门网络发言人的工作。

                    第二章 网络发言人设立

第七条 网络发言人设立范围包括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工作部门、驻市单位、部门管理机构和市直相关事业单位。

第八条 第七条所属单位设立网络发言人、联络员各1名。网络发言人由所在地区、单位的班子成员担任。联络员要求了解、熟悉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掌握互联网舆论引导工作的方法与技巧,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第三章 网络发言人职责

第九条 网络发言人职责:

1.以单位实名,适时就本地区、本单位的政务信息,在网上进行发布,听取网民意见与建议。

2.负责本地区、本单位突发性事件及处理结果的网上通报。

3.处理相关网帖的答复工作。

4.研究分析网络舆情与网络事件,开展与网络媒体的联系与协调。

5.网络发言人联络员协助网络发言人,具体做好网上信息发布、网帖处理等工作。

                     第四章 网络发布内容

第十条 网络发布内容:

1.重要或突发事件、媒体事件。

2.媒体、网民关注的我市社会热点问题。

3.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4.重大决策或重要工作部署。

5.各县(市、区)、各部门需向社会通报的有关情况。

6.其他需发布与答复的事项。

                     第五章 网络发布时效

第十一条 网络发言人根据本县(市、区)、本单位网络新闻发布的安排,及时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网上发布。对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的热点问题,应在信息生成后的24小时之内予以发布,提高政务信息的发布效率。

第十二条 网络发言人应关注主要门户网站、重点新闻网站、社区网站,如人民网强国论坛、新华网发展论坛、西祠胡同、天涯社区、新浪论坛、搜狐论坛、网易论坛等涉及晋城网帖的版面,对涉及本地区、本单位的网帖,原则上要求在网帖首发后24小时内以网络发言人名义予以答复,提高应对网上舆论的速度。

                     第六章 安全保密

第十三条 网络发言人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不得泄露国家机密和网民反映的不宜公开的内容,不得向无关人员谈论不宜公开的处理情况。

第十四条 网络发言人不得将控告、检举材料及有关情况透露或者转交给被控告、检举的对象;不得公开和向“利害”相对人提供发贴人的姓名、身份证明、联系方式、单位、家庭住址及IP等信息。对发贴人的姓名、身份证明、联系方式、单位、家庭住址及IP等信息加以保密,不得他用。

第十五条 对于不宜在网络公开发布的处理结果,网络发言人只向发帖人回复,不得向社会公开。

                      第七章 效果评价

第十六条 网络发言人进行网络信息发布或开展网帖回复处理后,应主动统计分析网民的观点、意见,及时作出网络发布与网帖答复工作的效果评价,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提高网民的满意度。

                       第八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