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转发《关于印发<一九九四年清产核资中核实国有资金的具体规定>的通知》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12:42:22  浏览:910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转发《关于印发<一九九四年清产核资中核实国有资金的具体规定>的通知》的通知

建设银行


关于转发《关于印发<一九九四年清产核资中核实国有资金的具体规定>的通知》的通知

1994年8月4日,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吉林、陕西、江西省分行,天津市分行,重庆市分行:现将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清(1994)9号“关于印发《一九九四年清产核资中核实国有奖金的具体规定》的通知”转发你行,并就有关问题补充通知如下,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关于“资金核实申报表”项目的填报口径
“资金核实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的项目要统一按照建总发字(1993)第123号通知规定的“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口径填列。项目名称和含义相一致的,如“申报表”中的“流动资产”与我行“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资产”相一致,应如数填报。对于项目名称或含义不一致以及其他方面的口径问题,要按下列要求办理。
(一)“申报表”中的“长期投资”,应按我行“长期资产”的口径扣除其中的固定资产有关项目(第34行至39行)的数字填列。
(二)“申报表”中的“固定资产”项下各栏应按我行“资产负债表”中第34行至39行的固定资产有关数字填列。
(三)“申报表”的资产方缺少我行“资产负债表”中的“代理政府投资”和“代理贷款”两项。填制“申报表”时并入“六、其他资产”项内。
(四)“申报表”的负债方缺少我行“资产负债表”中的“代理政府投资基金”、“代理贷款基金”和“其他负债”三项。填制“申报表”时并入“八、长期负债”项内。
各行对“申报表”并项填列的有关数字,请在书面报告中予以说明。
二、关于“申报资产损失分项明细表”的填报要求
(一)“申报资产损失分项明细表”(以下简称“明细表”)要按资产类别分类、进行分表逐项填报。
(二)“明细表”中的“其中:申报核销损失数”的逐项填报之和应与“申报表”中申报处理的损失数相一致。
三、关于“资金核实各部门批复意见”的填报方法
“资金核实各部门批复意见”(以下简称“批复意见”)是按工业企业核实资产的要求设置的有关栏目。我行系统按以下要求办理。
(一)下级行向上级行报送时,在“开户银行意见”栏内签批意见并盖章。
(二)与报送行同级的当地中企部门在“财政中企处意见”栏内签批意见并盖章。
(三)上级行在“企业主管部门意见”栏内签批意见并盖章。
(四)与上级行同级的当地中企部门可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意见”栏内签批意见和盖章。
四、关于申报损失的具体要求
(一)贷款呆帐损失的核销要按照建总函字(1992)356号关于转发财政部“关于修订《关于国家专业银行建立贷款呆帐准备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的通知,填制“核销贷款损失申报表”,并按填报说明的要求办理。各级行审批、转报时,应按照建总发字(1994)第36号《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呆帐贷款核销审批程序的规定》办理。
(二)资金、财产多缺的处理要按照建总发字(1993)第101号《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财务管理试行办法》规定的处理权限申报核批。
(三)帐外资产按照建总发字(1993)第101号《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财务管理试行办法》申报核批后,还应按照财政部国清(1993)120号“关于印发《清产核资扩大试点中有关政策问题的解释》的通知第(十五)条”规定“清查出的帐上资产……暂先单独列帐”执行。
(四)所附申报损失核批材料的资金总额应分别与“申报表”、“明细表”填报数相一致。
五、关于报送报表的具体要求
(一)资金核实报表由各级行自下而上逐级上报。
(二)各级行上报时,均应从下级行报送的报表中扣除在本级权限内已批准处理的部分,另行填制“申报表”、“明细表”和“批复意见”报送上级行。
(三)各分行务于十月三十一日前将报表报总行一式五份,分行以下各级行上报的时间和份数由各分行确定。
(四)在报送资金核实报表时,各分行应同时报送资金核实工作情况的报告一式五份。报告要综述本行资金核实工作的基本情况和资金损失的有关数据;年初呆帐准备金数量和年内经批准冲销呆帐贷款的数量;上报总行审查批准资金损失的具体情况;在核实资金工作中有何难以解决的问题等。
六、各分行可根据本补充通知的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向所属行进一步提出具体要求。

附件:关于印发《一九九四年清产核实中核实国有资金的具体规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清产核资领导小组、财政厅(局)、人民银行分行、国有资产管理局,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清产核资领导小组:
《一九九四年清产核资中核实国有资金的具体规定》已经全国清产核资工作会议讨论,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所属有关部门和各专业银行总行可根据本规定拟定具体实施办法。执行中有什么问题和建议,请及时上报。

附件:《一九九四年清产核资中核实国有资金的具体规定》

根据《清产核资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有资金核实是指对企业、单位资产清查、所有权界定、资产价值重估后实际占用的全部国有资产价值总量进行重新核实”,现对有关核实国有资金的事项具体规定如下:
一、核实国有资金和核销有关损失的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扩大清产核资试点工作有关政策的通知》(国办发〔1993〕29号)。
2.财政部《关于贯彻实施新的企业财务制度有关政策衔接问题通知》(〔93〕财工字第199号)以及其他有关新旧财务会计制度衔接问题的文件规定。
3.《清产核资办法》(一九九四年用)、《一九九四年清产核资资产价值重估实施细则》。
4.有关分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5.财政部《关于颁发<企业住房基金财务管理补充规定>的通知》(〔93〕财综字第95号),《企业住房基金会计处理规定》(〔93〕财会字第47号)。
6.财政部《关于第二期清产核资试点的国有企业有关财务问题处理的通知》(〔93〕财工字第406号)以及有关清产核资的会计处理规定。
7.国家其他有关规定。
二、资金核实的工作程序
1.企业(包括实行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以下全部简称企业)要认真核实国家资本金。清产核资中查出的各项资产盘亏、损失、挂帐等要按照清产核资有关政策规定进行处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3〕29号文件第二条、第四条规定需要冲减公积金和资本金的,一律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并写出详实的书面报告,认真分析原因,逐项附表(格式附后)说明,按规定编制《资金核实申报表》。
2.企业要认真核实国有资产价值总量。一九九四年试点企业填报《资金核实申报表》的国有资产价值总量,暂按以下规定计算,即:国有资产价值总量具体包括国家资本金和国家投资应享有的其他权益数额。公式如下:
企业占用的国有资产价值总量=国家资本金+国家投资应享有的其他权益数
国家投资应享有的其他权益数=(国家资本金÷实收资本)×〔(资本公积--专项拨款和各种建设
基金形成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专项拨款和各种建设基金形成的资本公积

3.企业于十月三十日前将《资金核实申报表》和书面报告,按财务隶属关系逐级上报。地方企业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开户银行确认,同级清产核资办公室批复。
中央企业(地质勘探单位、建筑安装企业除外)按财务隶属关系先送当地开户银行、中央企业财政驻厂员处(科、组)审核盖章,并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如与财政部中央企业财政驻厂员处意见有分岐的,将意见附后)后,报财政部,由财政部会同国有资产管理局和有关银行总行批复。
中央地质勘探单位、建筑安装企业报开户建设银行审核盖章后,报上级主管部门汇总审核(如与开户建设银行意见有分岐的,将意见附后)。最后上报建设银行总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确认,报财政部清产核资办公室批复。
企业清查出的损失需冲减银行呆帐准备金和作银行呆帐损失的,由开户银行审查,按财政部、人民银行冲销贷款呆帐的条件和审批处理程序办理。
企业根据批复的意见,按财政部有关帐务处理的规定调帐。
4.企业持同级财政部门或清产核资办公室批准的《资金核实申报表》及产权登记所需的其它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产权登记事宜。
附表一:
资金核实申报表
企业单位(公章)
单位:万元
------------------------------------------------------------------------------
| |行 |扣除按规| | | | |
| 项 目 |次 |定已处理|申报处理|界定增|重估 |核实数|
| | |损失的清|资 产 表|增减数|增加数| |
| | |查 值| | | | |
|------------------------|----|--------|--------|------|------|------|
| 栏 目 | | 1 | 2 | 3 | 4 | 5 |
|------------------------|----|--------|--------|------|------|------|
|一、流动资产 |1 | | | | × | |
|------------------------|----|--------|--------|------|------|------|
|其中:1.待处理流动资产|2 | | | × | × | |
| 盘盈盘亏废净损失 | | | | | | |
|------------------------|----|--------|--------|------|------|------|
|2.1991年底以前潜亏|3 | | | × | × | |
|------------------------|----|--------|--------|------|------|------|
|3.1991年底以前产成|4 | | | × | × | |
| 品损失 | | | | | | |
|------------------------|----|--------|--------|------|------|------|
|二、长期投资 |5 | | | | × | |
|------------------------|----|--------|--------|------|------|------|
|三、固定资产 |6 | | | | | |
|------------------------|----|--------|--------|------|------|------|
| 1.固定资产原值 |7 | | | | | |
|------------------------|----|--------|--------|------|------|------|
| 减:累计折旧 |8 | | | | | |
|------------------------|----|--------|--------|------|------|------|
| 2.固定资产净值 |9 | | | | | |
|------------------------|----|--------|--------|------|------|------|
| 3.固定资产清理 |10| | × | × | × | |
|------------------------|----|--------|--------|------|------|------|
| 4.在建工程 |11| | | | × | |
|------------------------|----|--------|--------|------|------|------|
| 5.待处理固定资 |12| | | × | × | |
| 产净损失 | | | | | | |
|------------------------|----|--------|--------|------|------|------|
|四、无形资产 |13| | | | × | |
|------------------------|----|--------|--------|------|------|------|
|五、递延资产 |14| | | | × | |
|------------------------|----|--------|--------|------|------|------|
|六、其他资产 |15| | | | × | |
|------------------------|----|--------|--------|------|------|------|
| 资产总计 |16| | | | | |
------------------------------------------------------------------------------
制表: 复核: 清产核资负责人
单位:万元
------------------------------------------------------------------------------------------
| |行 |扣除按规| | | | |附:申报挂|
| | |定已处理|申报核销|界定增|重估 |核实数|帐停息的 |
| 项 目 | |损失的 |资金、贷|减数 |增加数| |贷款数 |
| |次 |清查值 |款 数| | | | |
|------------------------|----|--------|--------|------|------|------|----------|
| 栏 目 | | 1 | 2 | 3 | 4 | 5 | 6 |
|------------------------|----|--------|--------|------|------|------|----------|
|七、流动负债 |17| | | × | × | | |
|------------------------|----|--------|--------|------|------|------|----------|
|八、长期负债 |18| | | × | × | | |
|------------------------|----|--------|--------|------|------|------|----------|
|九、所有者权益 |19| | | | | | × |
|------------------------|----|--------|--------|------|------|------|----------|
| 1.实收资本 |20| | | | × | | × |
|------------------------|----|--------|--------|------|------|------|----------|
| 其中:国家资本金 |21| | | | × | | × |
|------------------------|----|--------|--------|------|------|------|----------|
| 法人资本金 |22| | | | × | | × |
|------------------------|----|--------|--------|------|------|------|----------|
| 2.资本公积 |23| | | | | | × |
|------------------------|----|--------|--------|------|------|------|----------|
|其中:专项拨款和各种建 |24| | | | | | × |
|设基金形成的资本公积 | | | | | | | |
|------------------------|----|--------|--------|------|------|------|----------|
| 3.盈余公积 |25| | | | × | | × |
|------------------------|----|--------|--------|------|------|------|----------|
| 4.未分配利润 |26| | × | | × | | × |
|------------------------|----|--------|--------|------|------|------|----------|
|其中:亏损挂帐 |27| | × | × | × | | × |
|------------------------|----|--------|--------|------|------|------|----------|
| |28| | | | | | × |
|------------------------|----|--------|--------|------|------|------|----------|
|国有资产价值总量 |29| | | | | | × |
|------------------------|----|--------|--------|------|------|------|----------|
|国家资本金占实收资本 |30| | | | × | | × |
| 比例(%) | | | | | | | |
|------------------------|----|--------|--------|------|------|------|----------|
| |31| | | | | | |
|------------------------|----|--------|--------|------|------|------|----------|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32| | | | | | |
------------------------------------------------------------------------------------------
制表: 复核: 清产核资负责人
附二:《资金核实申报表》编制说明
一、本表适用于企业填报。本表依次经有关部门认真审查签署意见后报送上级财政部门,并附报下一级单位资金核实申报表。
二、本表依据企业实施新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资产负债表中主要项目填列,共设九个大项,即: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其他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每大项下的具体项目根据清产核资及实施新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有关政策,按影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各项因素设置。
三、本表1栏是指清查值扣除按财政部有关财务会计规定已处理资产损失数后的余额。
四、本表2栏是指企业清查发生的各项资产盘盈、盘亏、损失、挂帐数额中,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扩大清产核资试点工作有关政策通知》〔国办发(1993)29号)等文件规定,需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审批的各项资产损失数和按规定申报冲减银行呆帐准备金的贷款损失数。清产核资中清查出的各项资产损失和盘盈按规定已由企业处理的,应在书面报告中加以说明,不得在《资金核实申报表》中重复填写。
五、本表3栏界定增减数是指按《清产核资办法》(一九九四年用)进行所有权界定的界定增减净值。企业在填报时应注意本栏数字不得与资产盘盈、盘亏数重复。
六、本表4栏重估增加数是指企业固定资产价值重估后,按《清产核资办法》(一九九四年用)规定的重估审批程序已批准的重估增加数。
七、本表5栏是指企业核实的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数额及申报核定的国家资本金、国有资产价值总量数,以此作为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依据。
八、本表6栏指向银行申报挂帐停息的贷款数。
九、本表“专项拨款和各种建设基金形成的资本公积”数额应按(93)财工字第199号文件的规定填写。
十、表中有“×”符号处不填写数字。
十一、本表平衡关系:
9行=7行--8行
6行=9行+10行+11行+12行
19行=20行+23行+25行+26行
16行=1行+5行+6行+13行+14行+15行
32行=17行+18行+19行
16行=32行
30行=21行÷20行×100%
29行=21行+30行×〔(23行--24行)+25行+26行〕+24行
左右两侧5栏=1栏--2栏+3栏+4栏
附表三:资金核实各部门批复意见
----------------------------------------------------------------------------------
|开户银行意见|财政中企处意见|企业主管部门意见|国有资产管理|专业银行总行意见|
| | | | 部门意见 | |
|------------|--------------|----------------|------------|----------------|
| | | | | |
| | | | | |
|负责人: |负责人: |负责人: |负责人: |负责人: |
| | | | | |
| 公 章 | 公 章 | 公 章 | 公 章 | 公 章 |
| | | | | |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
|人民银行总行意见|财政部门意见|同级政府清产核|
| | | 资办公室 |
|----------------|------------|--------------|
| | | |
| | | |
|负责人: |负责人: |负责人: |
| | | |
| 公 章 | 公 章 | 公 章 |
| | | |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
附表四: 申资产损失分项明细表
企业单位(公章) 单位:万元
------------------------------------------------------------------------------------------
| | | | | 损 失 金 额 | | |
|序 号|项目名称|损失原因|项目原值|--------------------------|项目鉴定人|处理意见|
| | | | |合计|其中:申报核销损失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法定代表人 制表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论程序相对独立的庭前调解建立之必要性


庭前调解是指案件立案后至开庭审理前,根据当事人自愿、合法原则,由庭前调解
人员召集、组织、主持双方当事人进行调停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行为。从这个概念可以
看出,只要是在开庭前进行调解都可以算庭前调解,过去庭前调解基本上均是案件主审
人员在承办,是依附在审判程序之中,并没有从审判程序中相对分离出来,缺乏程序正
当性,结果往往以牺牲公正代价。应当说过去的庭前调解还是可以节约司法资源和提高
办案速度,但也显现出来“不执法”和“和稀泥”的弊端来,暴露了许多的问题。因此,

我们应当对传统的庭前调解进行重新审视,对庭前调解进行重构建,赋予其相对独立的
一个程序,即在立案庭准备程序中建立庭前调解工作机制和程序,换句话说,把她从审
判程序相对分离出来,克服原先庭前调解存在的调审合一固有的弊端,让其不仅仅停留
在办案效率上,而是让其更能体现当事人自愿、合法原则,那这样的庭前调解改革不失
为一次具有现代司法意义的革新。为此,笔者根据我国现行调解制度和审判制度的关系,

提出建立更能实现当事人自愿原则(即调审相对分离)的庭前调解模式之设想,并作探
讨性的论述。

一、将庭前调解从审判程序相对分离出来是重构法院调解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


当前,各国的法院庭前调解制度大体可分为以下3种模式:第一种庭前调解模式,是
调审结合式,法院的庭前调解和开庭审判的人员身份竟合,而且可以动态转换、交互运行

以德国、中国为代表;第二种庭前调解模式,是调审分立式,
把法院庭前调解置于诉讼
程序之前,作为独立的调解程序,以日本、台湾为代表;第三种庭前调解模式,是调审分

离式,把法院的庭前调解程序从审判程序中相对分离出来,作为法院处理民事纠纷的相对

独立的另一种诉讼方式,以美国为代表。
从上述三种庭前调解模式来看,第二种模式,将法院庭前调解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程序,

实现调审绝对分离,这样一来,她虽然能很大程度实现程序的正当性,但在我国目前现有

的司法资源条件下,是无法实现,;另外,作为主审案件的独任审判员或合议庭也是可以

在接收案件后到开庭前行使庭前调解权,如果完全把庭前调解权界定在一个独立程序中,

那作为案件的主独任审判员或合议庭就无法行使庭前调解权,结果将违背了调解必须贯穿

民商事诉讼全过程中。因此,在我国现阶段要把庭前调解完全从审判程序独立出来,显而

易见是行不通的,也没有必要。那在我国法院调解制度中是否继续保持第一种的以调审合

一的庭前调解制度呢?笔者认为,继续保留这种调审合一的庭前调解制度是无法建立调解

程序的正当性,从操作上讲是没有必要,也不符合法理要求,主要理由有:
1、现行的调审主体合一的庭前调解使调解人员具有潜在的强制力。

连云港市非生产许可证小化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办法

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连政发〔2004〕157号

市政府关于印发连云港市非生产许可证小化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连云港市非生产许可证小化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连云港市非生产许可证小化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巩固我市的小化肥专项整治成果,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树立连云港市的良好形象,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非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小化肥生产、销售经营活动的,必须遵守本办法。法律、法规、规章另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本办法所称小化肥企业是指所有颗粒硫酸镁(硫镁肥)、硫钙肥、硝镁肥、农用硫酸钾、用作化肥原料的颗粒粘土、酸性土壤改良剂等非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小化肥生产企业(以下简称小化肥企业)。第三条 发展小化肥项目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我市的产业政策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生产力布局。第四条 小化肥企业的生产厂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应当集中在规划的化工区中生产,远离居民区、学校、医院,不得影响城市生态环境以及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严禁改变居住用房性质,从事小化肥的生产活动。第五条 小化肥企业必须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企业在工商注册登记前必须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办理环境保护审批手续;企业投产前必须严格执行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第六条 小化肥企业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遵守依法制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不得生产。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未经节能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操作耗能设备。第七条 对小化肥企业试行开业审查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凡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不能保证生产出合格产品的,应当由有关部门依法责令其停产并限期整顿。小化肥企业必须符合下列基本生产条件。(一)必须制定企业标准,并到标准化管理部门备案,严禁无标生产。标准应当有利于保护环境、保护消费者利益,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标准应当对产品颗粒大小、形状、颜色情况进行限制,不得外加着色剂染色。产品质量必须符合标准规定要求。(二)具备布局合理、经过考核验收合格的化验室,配备符合产品标准要求的检验仪器及试剂,其中计量仪器应当经过计量检定,并在有效期内使用;根据企业规模,按规定配备相应数量的经市级以上质检机构培训合格的质检员,实行质检员持证上岗制度。(三)制定明确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质量奖惩制度、计量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和相应的考核办法。生产中应当有正式的计算书和下料通知单,按照原料检验结果计算投料。(四)具有配料计量设备、混合设备、成品包装设备、成品包装计量设备、粉碎机、产品检验设备等。(五)具有300m2以上的硬底化(水泥地面)场地,原料库、生产车间、成品库面积均应当不小于100m2。第八条 对不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至第七条规定,不能提供环境保护部门审批的环境评价报告、不符合开业条件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不予核发营业执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依法不予标准备案;已取得营业执照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进行环境评价和整改,否则,必须终止有关产品的生产,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销或吊销营业执照,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注销已备案的企业标准。第九条 小化肥企业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严禁在销售过程倒换包装,如有违反的,由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严格处罚。制假售假行为一经查实,即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对企业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者,自该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五年内不得以其名义注册个人独资企业,不得成为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三年内不得担任任何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触犯刑法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第十条 小化肥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GB8569的规定;肥料标识必须符合GB18382的规定,用中文标明真实的产品名称、主要成份和含量、适用地区和土壤、厂名、厂址等内容;对含氯的产品,必须作出警示标志或警示说明,用醒目字体标明忌氯植物禁用;包装袋内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和产品使用说明书。第十一条 小化肥产品销往外地的,必须向运输部门提供真实的营业执照、销售合同、经办人身份证、产品合格证原件备查,由运输部门根据公布的企业名单对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并留复印件存档。对为制假售假提供场地、设备、仓储、运输、资金等条件的单位或个人,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依法从严从快予以处理。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